“信箱越來越像雞肋,能不能改成快遞智能快遞柜?”今年以來,多個老舊小區整治過程中,征集民意時都收到了這一建議。上周,記者走訪我市多個小區發現,無論是老舊小區環境整治還是新開發樓盤項目,類似呼聲相當強烈。
記者探訪:小區信箱塞滿小廣告
玄武區北門橋路小區建于上世紀90年代。每個單元的一樓,墻上都設置了信箱,信箱上原有的深綠色基本都已銹跡斑斑,好多信箱門已經變形合不上。記者一窺信箱,除了五花八門的廣告紙、居民吃完早餐隨手一塞的塑料袋,再無其他。“這年代誰還寫信?這信箱除了收收小廣告,幾乎沒其他作用,不如拆了。”在小區里修了幾十年車的吳浩明說。
距離北門橋路小區不到300米的長江花園,信箱的外表看起來要好得多,藍色的塑料頂棚遮陽蔽日,清一色不銹鋼材質光亮照人。“這是我們小區前年清除了老信箱以后,新搞的信箱欄,不過我至今還沒用過一次。”小區居民錢先生告訴記者。記者看到,這里的信箱中也幾乎都是宣傳小廣告。
李勇在長江花園邊上的匯文里小區干了11年的門衛,一直義務為居民代收快遞包裹和信件,“2010年以后信件就慢慢少了。現在一個月能有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