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已經是全球制造業大國,電力供應早已不是問題,為何突然出現了“電力緊張”這種事情?
說到底,還是疫情惹的禍。全球疫情,中國這邊風景獨好。于是乎,訂單像潮水一般涌入中國,中國制造業自然是開足馬力,力求滿足全球供應。這對中國本來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但伴隨著訂單的涌入,原材料、海運價格也牟足了勁往上漲,而出口的商品價格卻沒有漲起來。
最終導致的結果是,中國耗費了大量的資源,滿足了全球的供應,自己卻沒有賺到錢或者只賺到微薄的利潤。利潤大部分讓海外的原材料供應商、運輸企業賺走了。更要命的是,未來疫情一旦得到緩解,中國制造業必定是“哀鴻遍野,死傷一片”。國家及時意識到問題,所以才有了“拉閘限電”。我們要主動減少供應,以提升產品價格。快遞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我國當前“拉閘限電”的形勢與國內的快遞行業形勢何其相似。近年來,快遞行業場地、設備、人工等主要成本都在上漲,快遞價格卻一跌再跌,整個行業面臨著“業務量上漲,利潤下滑甚至虧損”的尷尬局面。長此以往,整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尤其是基層網點,簡直“哀嚎一片”,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實則無錢可賺。好在行業主管部門及時看到了這個問題,在這次“拉閘限電”成為熱詞之前,已經提前對快遞行業進行了“拉閘限電”。
政府部門的“拉閘限電”,主要通過兩種手段來進行,一是嚴控準入,控制產能。國家郵政局自2017年至今,基本上沒有審批發放新的全國性快遞牌照。哪吒快遞三次向郵管局提交牌照申請均被駁回便是最有利的證明。盡管經過多年的價格競爭,二三線快遞企業已經出清,但行業的整體產能仍然過剩,由此導致低價惡性競爭一浪高一浪。二是牽派費的牛鼻子,倒逼快遞價格理性回歸。本輪快遞員漲1毛錢派費就是在國家郵政局主導下才得以實現。
政策效果立竿見影。自2021年9月1日各大公司宣布派費上漲以來,快遞的價格結束了下跌的趨勢,資本市場馬上給出了反映,各上市公司股價紛紛創出近期新高。快遞行業的“拉閘限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然而政策執行至今,也遇到了一些問題,部分企業對“漲派費”政策陰奉陽違,導致不少業務員并沒有實際拿到這0.1元的費用。據雙壹調查,快遞價格也只在局部范圍有了合理的回調,全國范圍內的快遞價格回歸并不明顯。因此雙壹在《漲派費,到底影響幾何?》一文中呼吁政府應繼續采取措施,進一步推動快遞價格理性回歸。快遞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相對應的政策坊間早有傳聞,即在十月份開啟第二輪的價格上漲。但是本次全國范圍內的“拉閘限電”為快遞價格進一步回歸蒙上了陰影。部分省市“拉閘限電”,商品供應量應聲回落。對快遞而言,意味著包裹總量的減少,在這種情況下,誰敢率先漲價?國家采取限電政策后,商品價格預計會有明顯的回升。快遞行業“拉閘限電”后,價格的回歸相對來說,困難許多。
快遞價格回歸之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