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快遞業務量預計將達到700億件,2018~2020年快遞業務量復合增長率為19.5%,未來不斷增長的業務量將給物流末端帶來極大的配送壓力。同時,京東物流推出“京準達”服務后,天貓和菜鳥開啟了30分鐘達、1小時達、2小時達等即時物流服務,閃送提供全天候60分鐘同城遞送服務,客戶需求的多元化催生出更多的細分市場,加大了末端環境的復雜程度。
據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商物流人員中,快遞人員占比高達58%,末端配送是一個勞動密集型領域。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未來3年快遞員缺口將在100萬人左右,且超過八成的快遞員平均工作時長在8小時以上,電商促銷旺季超過12小時,工作強度已處于較為飽和的狀態。同時,據中消協數據顯示,有32.3%的用戶等待快遞員上門收寄包裹時間超3小時,59.5%的用戶會遇到快遞員上門派件時不在家的情況,44.8%的用戶認為等待快遞員派件時間過長。快件的誤派、錯派、漏發、丟失等問題也是降低用戶體驗的主要痛點。
面對“最后一公里”的復雜環境,智能快遞柜作為快遞行業“最后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應運而生,其市場規模在需求和資本的雙重推動下節節攀升。
智能快遞柜之所以發展迅猛,是因為其對用戶、快遞員、社區等多方都帶來了幾乎立竿見影的好處。據艾瑞調查顯示,用戶使用智能快遞柜取件的時間一般集中在18~22點,而大部分快遞員在這段時間都不會派件,智能快遞柜恰好解決了這一時間錯配的問題;同時,用戶對智能快遞柜的時效性、便捷性和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評價也較好;智能快遞柜還解決了快遞員的工作難點,快遞員可以根據快件數量、配送地點等信息合理規劃時間,并有效規避由于收件人不在家而造成的等待及反復溝通時間過長的問題,提高了快遞員的配送效率,甚至擴展了服務的輻射半徑進而提升快遞員收入水平;對社區而言,智能快遞柜的引入升級了公共基礎設施,物業還可以借此提升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