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買了一箱橘子,快一個月了還卡在路上。”最近,不少市民吐槽快遞速度明顯變慢,自己的網購訂單還時常彈出“物流異常”“派送失敗”等提醒。相關平臺發布的數據也顯示,上月快遞物流相關投訴高達約兩萬單,其中涉及延誤以及配送問題的占比近40%。
快遞快遞,重在時效,但正值特殊時期,不能忽視的還有安全。眼下,國內疫情形勢相當嚴峻,疫情已波及近30個省份,為防止病毒擴散,各地都采取了相應防控措施。但就物流來說,看似簡單的一鍵下單,卻要涉及攬收、運輸、分揀、派送等多個環節,很多時候快遞要跨越“大半個中國”才到達消費者手中,整個過程難免會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更重要的是,新冠病毒存在“物傳人”的可能,快遞反復消殺正變得愈發重要和日常化。國家郵政局在近日召開的防控會議上,還專門強調設置國際郵件首站消毒責任制、投遞前靜置期等。各種因素疊加,快遞難免有所“降速”。
問題暫時無法避免,但消費者的權益和訴求也要引起重視。一方面,很多特殊商品經不起“折騰”,如保存性較差的生鮮水果、季節性強的生活用品等,運輸時間太長必然會造成損失。另一方面,多數電商平臺在商家發貨后設有固定期限,時間一到系統便會“自動收貨”。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可能還沒看到貨品,質量驗收、無理由退換等必要服務就通通“過期不候”了,怎能不讓人鬧心?快遞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疫情難免給生活帶來影響,這個時候需要互相理解,更需要相關方面多想辦法、多做預案。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在購買商品時還是要多與商家溝通,提前了解發貨地的疫情形勢,根據實際需求考慮異地網購和線下購物的“性價比”,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物流公司要在保障安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盡量提速,比如重新規劃、動態調整省際線路繞開風險區域;采取接駁模式讓司機不“進城”、貨物“進城”,等等。當然,電商平臺也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要根據眼下不同地區的疫情形勢,及時調整收貨、評價期限,特別要增設專門人員對物流相關問題提供咨詢服務,做好中間橋梁。總之,各方面都要盡快行動,嚴格保障快遞安全,盡力提高服務質量,全面維護用戶權益,讓消費者感受到誠意,也為自己爭取更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