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是電商行業的促銷旺季,快遞行業也迎來年度業務量巔峰“大考”。這幾天,順豐快遞員朱猛猛在常州九號公司的電商倉庫里發貨到深夜,郵政小哥韓玨兵在南京高淳區每天往返蟹塘3次,專職服務家居企業的中通快遞物流車司機岳天冬已連續奮戰5天……快遞小哥們的身影出現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等生產現場,為消費旺季的保障工作發揮重要作用。
記者注意到,今年“雙11”促銷季,各大快遞企業不僅從“被動迎戰”轉變為“充分備戰”,還主動為上游客戶量身定制個性化服務,進駐現場提供“一站式”寄遞服務,有的甚至嵌入工廠生產線,成為制造業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
快遞員走近蟹塘——
螃蟹寄遞“最初一公里”通了
今年螃蟹上市的季節比往年晚一些,但熱度不減。在江蘇,不僅陽澄湖大閘蟹聞名全國,固城湖大閘蟹也因其肥嫩鮮甜的好品質被全國各地的食客認可。但是,高淳螃蟹養殖戶規模小且分散,例如高淳區古柏街道,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蟹塘,規模大多在幾十畝左右。位于古柏街道的和豐園生態水產養殖合作社就有100多個小型蟹塘。在螃蟹上市季,如何將這些小型蟹塘每日打撈出來的螃蟹以最快速度送達餐桌,物流運輸一直以來是個難題。
蟹農孔新定告訴記者,以前的寄遞方式,是收到訂單后將打包好的螃蟹送去鎮上的快遞站點。站點距離蟹塘大約3公里遠,每天往返好幾趟,有時螃蟹不能及時寄走,運送時效得不到保證。如今,郵政小哥韓玨兵每天3次上門攬件,他們不再擔心快遞時效了。
高淳郵政快遞員韓玨兵是一名退役軍人,早晨10點接到記者電話時,42歲的他正開著小型貨車在從蟹塘回郵政處理中心的路上。他抱歉地說:“現在趕著送同城件,稍后給你回電話。”同城件是指送到南京本地的包裹,郵政向蟹農們承諾,早晨8點前收到的同城件當日送達客戶手上。孔新定感慨,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現在都不需要特別營銷,老客戶們的訂單源源不斷。
韓玨兵為蟹農們提供的服務,不僅是上門攬件。在蟹塘幫忙捆扎、打包螃蟹也成為他的“熟練動作”。還有一些蟹農是老年人,不會在手機上下快遞訂單,他便幫忙操作。訂單送達后,他及時反饋,讓老人放心。
正值“雙11”,韓玨兵也更忙了,他負責的區域有40多個蟹塘,每天雷打不動跑3趟,時間卡點也嚴格控制:當日達的同城件一定要在早晨10點40分之前送到處理中心,北上廣深走民航郵路的包裹需要下午2點半送到處理中心,次日送達。走全國郵路的包裹則必須在下午5點半之前送到處理中心,一般次日達或隔日達。
南京郵政高淳區分公司副總經理潘志賢告訴記者,2019年,高淳郵政敏銳捕捉到蟹農包裹寄遞難題,創新推出“螃蟹寄遞項目”,主動到蟹塘攬件,免費為蟹農提供包裝紙箱,得到普遍認可。如今這個項目已開展四年,63名郵政快遞小哥服務數千戶蟹農。截至今年11月1日,累計攬收螃蟹特快5.67萬件,同比增長26%。
業務量翻倍的秘密——
變身全案解決方案服務商
11月4日,順豐快遞小哥朱猛猛早上7點便來到位于常州的九號公司電商倉庫,拿起掃描把槍開始發貨。前一天忙到深夜12點,發貨2萬多件,裝滿10輛物流車,他這種工作量滿負荷的狀態已持續4天。
今年是第二次作為九號公司的“編外員工”迎戰“雙11”,朱猛猛辛苦之余也不無自豪:“發喜報了,各大平臺都是銷量第一!”朱猛猛粗粗估算,這幾天的工作量比平時增加超過10倍,與去年“雙11”相比,每天也增加1000多單,公司加派五六個同事來增援。
朱猛猛的工作是順豐和九號公司合作的一部分。順豐全面參與九號公司線上線下銷售寄遞物流服務,線上訂單由順豐統一包裝,快遞發往全國,線下向全國各經銷商供貨,由順豐采取整車發運等形式發往全國,實現網絡分銷、實體配送的高度融合。
順豐常州區域客戶經理張文蒙說,最初順豐與九號公司的合作只是簡單的快遞業務,后來逐漸發現對方有越來越多樣的需求。例如,九號公司的產品中帶有電池,對寄遞要求極高,一般快遞公司不能承接。因此,需要售后維修的商品如何從消費者手中寄回公司,成為一個難題。順豐為此投入使用防爆箱,專門用來包裝九號公司的售后商品,解決了這一難題。此外,九號公司對原材料物流和倉儲需求相當大。原材料芯片進入國內后,儲存時對環境溫度的要求很高,所以順豐為該公司提供芯片的跨境物流和恒溫倉倉儲服務。
張文蒙說,隨著合作深入,兩家公司發現還有更多業務合作場景:順豐的員工可以進入九號公司產品線,完成商品最后一步的包裝、打包工作,方便銜接下一步快遞物流;針對該公司對降本增效的需求,順豐為其制定策略、提供解決方案……他深刻感受到,在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中,物流企業能做的不僅僅是快遞業務,還可以利用自身優勢,成為全案解決方案服務商。
如今,快遞企業在服務制造業過程中,面對客戶多元化需求,改變傳統單一的“點到點”運輸模式,將服務延伸至客戶上下游生產環節,提供定制化運輸、包裝、出入庫、嵌入供應鏈、售后等一攬子解決方案。
快遞業制造業深度融合——
“快遞進場”到“快遞在場”
國家郵政局2019年提出實施“兩進一出”(進村進廠出海)工程。國家三部委去年12月聯合發布的《“十四五”郵政業發展規劃》再次強調,要加快壯大郵政產業,重在堅持市場主導,重在推進快遞進村、快遞進廠和快遞出海。
去年,江蘇在全國率先實現“快遞進村”省域全覆蓋。省郵政管理局市場監管處處長楊月新表示,快遞進村,不僅把工業產品帶進鄉村,還把農產品帶出來。這一舉措暢通了農副產品的上行通道,也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今年上半年,江蘇培育“快遞+現代農業”重點項目71個,產生快遞業務量約2.1億件,支撐農產品銷售產值達121億元。在國家郵政局公布的2021年100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金牌項目中,宿遷的花木、泰州的調味料等8個項目入選。快遞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快遞進廠,減少中間環節。快遞企業將設施、系統、服務嵌入企業的生產銷售乃至售后環節。省郵政管理局聯合工信部門,通過引導寄遞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在制造業企業設置快遞網點等模式,推動“兩業”融合發展。
常州中通快遞的物流車司機岳天冬是一個10人駐廠團隊的負責人,專門服務當地兩家大型家居企業。今年“雙11”,這兩家企業的產品持續熱銷,岳天冬團隊的日均工作量也比平日增加四五倍。他們承攬的包裹大都是重達數十公斤重的小件家具,裝卸工們的體力勞動強度不小。
中通快遞作為今年包裹量最大的快遞企業,承擔著大量來自電商平臺的傳統快遞訂單。中通快遞常州轉運中心負責人宋春江說,為了應對大型貨物的分揀需求,轉運中心新上兩條大件自動化分揀流水線,一天可處理50萬票大件包裹,節省了人工,還大大提升了分揀效率。今年“雙11”包裹量雖然比往年增加30%,但對新流水線來說“游刃有余”。
如今,快遞業主動參與到農業、制造業生產場景中,實現“快遞進場”到“快遞在場”的轉變。2021年,江蘇實施快遞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項目168個,產生業務量5.7億件,支撐制造業產值836億元。
更科技更高效更綠色
人們對傳統快遞行業的印象,是滿大街飛奔的快遞小哥和包裹堆積如山的快遞轉運場。但近兩年來,快遞企業的經營內核發生質的轉變。在科技加持下,傳統快遞業務背后的技術和設備發生日新月異的改變。
快遞行業逐漸從勞動密集型行業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隨著新技術新設備的廣泛應用,快遞行業的運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稍有規模的分撥中心都會配備自動分揀設備,甚至還出現無人分揀場地。無人配送車、無人機配送等新設備應用越來越廣泛。
快遞行業的業務結構也發生巨大變化。前幾年,電商快件占快遞行業的業務比重超過80%。如今,快遞企業服務制造業、農業、政務、醫院,新的業務類型日益增長,占接近50%的份額。
快遞行業的運行模式也正在改變。各快遞企業都在建物流倉儲,倉配一體的服務取代“點對點”傳統快遞業務成為主流。近年來,包裹送達的速度明顯加快,那是云倉、前置倉在發揮作用。現在,消費者在電商平臺下單,發貨地點往往不再是商品廠家,而是快遞公司的前置倉。借助“雙11”預售機制,快遞公司可預知包裹的目的地,將其提前轉運至距離購買者最近的前置倉,待消費者支付尾款后,便可立即安排快遞員送貨。快遞運行模式的轉變,讓這個行業更多地融入上游生產環節,提高了快遞運行效率,給消費者帶來便利。
快遞行業還變得越來越“綠色”。綠色包材、循環包裝的大量使用,包括經營中的智能化管理,大大降低了能耗。快遞進廠、駐廠,參與電商產品的包裝打包環節,減少二次包裝、三次包裝等重復包裝的現象。
近兩年快遞行業的這些變化,不僅推動一二三產業的發展,還拉動生活消費,保障群眾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