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的進行,我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了實戰階段。作為智慧城市的重要入口和落地觸點,智慧社區這塊大蛋糕的爭奪戰也已經開始。然而無論是“前景”還是“錢景”,都已經獲得了各行業領域認可的智慧社區,建設過程卻步履蹣跚。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除了智慧物流,很少有人真正直接觸摸到智慧社區的存在,這個構想仍然飄在空中。該如何把概念高大上的智慧社區拉下虛無縹緲的“神壇”,踏踏實實地為住戶帶來便捷的生活、為智慧城市建設帶去動力?從已經開始觸及智慧社區的智能快遞柜身上或許能找到落地的辦法。
快遞行業的勞動力缺口正在不斷加大,根據阿里研究院數據,最近幾年已出現的快遞員供給不足現象,未來三年,全國快遞日均配送量將由1.14億件上升至2億件,按照目前的配送效率計算,三年后快遞員的缺口將在萬人左右。不斷增長的業務量以及勞動力缺口都將給末端帶來了極大的配送壓力。
另外,快遞無論是寄放在便利店還是物業管理處,從寄放的那一刻起,包裹就進入了沒有隔離保護、任何人都有可能觸及的狀態,沒有物流信息跟蹤、沒有專人保護,快遞的“最后一公里”,就成為了最易失聯的一段路。這對于物業和業主們來說,都是不愿意看到的情形。也因此,既能解決用戶收件難題、滿足物業安全管理需求、保護用戶隱私,又能為物流行業降本增效的智能快遞柜無疑能夠迅速被各方接受。
改變生活方式的智慧社區建設必然是富有挑戰的,打造新的社區管理與服務新模式也需要新的思維方式。但無論怎樣,切中社區生活剛需,找到合適的組織方式、進行有效的服務整合,都是智慧社區建設必須走的路。在這一點上,智能快遞柜企業們已經摸索出了一條合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