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雙11”,大批量的網購狂歡活動點燃消費者購物熱情的同時,郵政快遞業也提前進入備戰階段。今年是自2010年以來,郵政快遞業第11次系統組織迎戰快遞業務旺季。經過10次迎戰旺季服務保障工作,中國郵政快遞業應對旺季服務保障任務已經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經驗。
近日,國家郵政局宣布,今年快遞業務旺季范圍共計103天,貫穿“雙11”“雙12”以及2021年旦和春節前的整個電商。集中促銷期間,系列促銷活動將帶動業務量顯著增。根據預測,“雙11”期間日均快遞業務量達4.9億件,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57.8億件,約是日常業務量的2―3倍。
疫情防控成保障首要任務
國家郵政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預計11月1日至16日,全行業處理的郵(快)件業務量將達57.8億件,同比增長47%左右。其中,“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業務量將達29億件,比去年同期增長28%左右。預計“雙11”期間,日均業務量達4.9億件,約是日常業務量的2倍。
國家郵政局市場司副司長邊作棟表示,今年“雙11”期間,郵政快遞業面臨著不少的新特點和新挑戰,其中,疫情是今年旺季期間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同時,受疫情影響,今年末端的持續運營能力需要高度關注,國際航線削減造成國際運力不足,寄遞渠道的安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這些都給旺季服務保障帶來一定不確定性。
今年幾家主要電商平臺紛紛調整促銷策略,目前促銷已經開始,提前掀起一波促銷高潮。今年“雙11”將有可能從單日購物狂歡演變為十日甚至半月狂歡。銷售周期的拉長,促使快遞企業早早就要將運力儲備投入到實戰之中,對持久作戰的能力將形成更大考驗。同時,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業態快速發展,市場份額逐年攀升。
“但是,經過10次迎戰業務旺季,行業應對已經形成一套相對成熟的經驗。”邊作棟介紹,國家局、省局、市局三級聯動和政府、協會、企業三維互動的保障機制連續運行多年,在提高整體部署和貫徹落實能力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政企聯動、凝心聚力迎戰“雙11”的局面有效形成,一定程度上也堅定了郵政業的信心。特別是疫情發生后,依靠發達的國內網絡和百萬堅守崗位的快遞員,郵政快遞業迅速形成暢通有序的“民生通道”。疫情緩解后,郵政快遞業迅速完成復工復產,3月底即實現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基本恢復運營,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重回高位運行區間。
據了解,國家郵政局已先后與淘寶(菜鳥)、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一對一對接,加強形勢研判,同時組織開展動員部署,明確各級郵政管理部門的工作職責。在運力儲備方面,目前企業已經新增了49萬臨時用工人員、10萬輛汽車和539萬平米處理場地,加大運能儲備,新增高鐵運快件線路。為做好今年旺季服務保障工作,國家郵政局提出堅持“全網不癱瘓、重要節點不爆倉,保暢通、保安全、保平穩”的要求不變,努力打造有質量保證的“雙11”、有安全兜底的“雙11”。
綠色包裝為快遞行業“減負”
近年來,快遞綠色發展一直都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國家郵政局發展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中國快遞行業發展研究報告(2019―2020年》顯示,中國快遞行業高質量發展特征明顯,轉型升級持續加速,產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特別是客戶主體和需求不斷擴展,科技創新與應用日益廣泛,正深刻改變行業運營方式。
報告指出,“十三五”以來,全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相關法規標準制度不斷健全,科學有效、共商共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行業生態環保治理基礎和能力明顯提升,郵政、快遞企業綠色發展實踐亮點紛呈,部分企業實現全網系統化治理,加速推動末端減量化、中轉循環化、運輸減排化、倉儲節能化,符合行業發展實際的綠色發展體系初步建立。展望未來,郵政快遞業生態環保剛性約束更加凸顯,生態環保加速體現企業競爭優勢,科技對綠色發展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郵政快遞業綠色發展實踐逐步走向深入。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同比增長25.3%,依然延續逐年跨新百億量級的增長態勢。業務量超過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經濟體總和,占全球包裹量超過50%,連續6年穩居世界第一。
但據初步估算,我國快遞業每年消耗的紙類廢棄物超過900萬噸、塑料廢棄物約180萬噸。如何減少快遞垃圾,讓快遞包裝“輕松上路”,成為今年“雙11”大家所關注的問題。
據了解,“雙11”期間,菜鳥供應鏈已聯動500余商家,將原有塑料包裝替換為環保袋,發自菜鳥倉的原裝包裝、環保拉鏈箱發貨比例近50%。除包裝環節外,包括中國郵政、順豐、申通、中通、圓通等快遞企業,相繼在快遞包裹的中轉環節推廣使用可循環中轉袋。
“快遞包裝綠色應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邊作棟表示,作為寄件人的上游用戶也要與寄遞企業共同落實好綠色化、減量化和可循環的總體要求。也希望廣大用戶,對質量完好的快遞包裝,有條件的要回收再利用,實現物盡其用。對出現破損等無法再利用的包裝要按當地垃圾分類的要求投放到垃圾回收地點和裝置。配合好快遞企業做好循環包裝箱的回收,讓這些環保包裝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