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快遞報主編秦磊發布峰會報告
新浪財經訊 由中國郵政快遞報社主辦的2017中國快遞“最后一公里”峰會于9月5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連接·聚變”,中國郵政快遞報主編秦磊出席并發布:從“最后一公里”到“最后一米”——峰會報告。
近年來快遞柜數量增長非常快,從2014年調查的1.5萬到2015年6萬、再到2016年10萬到2017年17萬。秦磊認為值得關注的不在于數據本身,而在于數據揭示的趨勢。
趨勢方面,他認為有六點:第一,末端服務流程創新提速,第二,新型末端服務模式普及,第三,數據成末端競爭焦點,第四,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第五,從服務向增值演進,第六,末端安全得到加強。
以下為發言實錄:
秦磊:尊敬的各位業界同仁、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感謝前面嘉賓非常精彩的演講!下面,我發布中國快遞領域“最后一公里”三份報告,今天和我一起揭開報告面紗的是一位新朋友,讓我們有請它的到來!(無人機飛入)雖然它在我們的峰會當中是一個新朋友,但是,在快遞服務過程當中,實際上以無人機、無人車、無人倉以及智能機器人(22.560, -0.29, -1.27%)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科技已經來到了我們身邊。
下邊,由我發布一下三份核心報告。我今天發言主題叫做“連接 聚變”2017中國快遞“最后一公里”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我將通過五方面向大家做介紹。
首先通過輿情角度,綠色包裝高達2400條,末端服務有2040條,快遞車輛是400條。由此可見,我們輿情任務在不斷上升,今年上半年是我們上市的元年,也是極不頻繁的一年,一個評價引發的官司,一個箱子引發的危機,一個網點引發的風波。
正因為如此,我們將今年峰會主題定為“連接與聚變”,我個人的理解是,首先,快遞的職責就是我們是商品、資訊、資金交流的連接橋梁,這是我們的使命。“最后一公里”更加直接的聯系到分撥、網點、客戶方方面面。聚變角度有兩方面理解:首先,“最后一公里”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僅從我們舉辦的三屆峰會來說,我是親歷者,最開始主要是快遞企業參會,去年上午壓軸演講的是菜鳥網絡的,今年京東、蘇寧、豐巢來到峰會現場,我們看到了整個行業發生的巨大變革。同時,在聚的方面,我們認為“最后一公里”從不通到通、從通到爽的過程,需要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大家剛剛提到要集約化、平臺化的發展,這是將今年峰會定義為“連接 聚變”的原因。
我們報社將“最后一公里”這樣一個大話題細分為三部分:首先,新能源車,代表從網點到派送地“最后一公里”,接下來說的末端是從派送地點到消費者手中的最后100米,綠色包裝是快遞消費者拿到快遞的“最后一公里”。
首先,跟大家揭示我們在新能源車冷遇的核心發展,從去年整體政策的波動到今年政策非常明朗,截至到今年7月份,工信部發布7批新能源車目錄,其中跟快遞相關的廂式運輸車502臺。在7批目錄當中,品牌有79個,分布在23個省市區當中,一方面說明分布廣。另外一方面也帶來一個問題,企業沒有成功劃分。續航里程方面,80%車輛150-300公里內,快遞新能源車輛,從去年的3000輛到6585輛,廣東、浙江、山東、江蘇等幾個快遞大省雖然在列,但是,像重慶、天津這樣業務量不是那么大的城市,也有非常大的占比。
一共有91個城市利用了電動快遞汽車,需要補充的是,這次新能源車的調查,首次實現了全領域的調查,往年都是在全國快遞業務量前50個城市調查。天津、深圳、成都這樣的城市,上一年用了快遞電動汽車,這一年整體趨勢是全部實現了大幅度增長。
車型方面,以5米作為界限,1米以下是小微汽車,5米以上是輕重,輕卡占據相對小一點的位置,659輛,小微型車輛5890輛,占據比較大的數量。使用方式方面,我們驚人的看到,從自購和租賃比例來說,租賃量遠遠大于自采購量,我們認為這個市場應該是慢慢向專業化發展市場,而不是一個企業統攬全局的市場,我相信這也是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
趨勢展望方式,車型不斷豐富,我自己有兩大感受,小件向大件演進過程中,傳統三輪車不再適用了,慢慢采用小微型電動汽車,冷鏈高端增值服務類也需要電動汽車,所以,我們覺得車型和車的數量可以增長,續航里程,現在國有的企業發展的已經非常快了。租賃模式會更加受到歡迎。
末端服務的一些發現,我們沒有去調查人工派送環節,主要針對于智能快件箱和快遞服務站,大家手里有報告,就我個人而言,這個領域最大含金量是有派件業務量前50名城市,對于從事“最后一公里”市場擴展來說這是非常有含金量的數據,而且這個數據只在我們峰會上發布。
快遞柜數量增長非常快,從2014年調查的1.5萬到2015年6萬、再到去年10萬到今年17萬。派間量前50城市快件箱占比調查,我們認為不在于數據本身,而在于我們揭示了一些趨勢。快件業務量前50名的城市,通過快件箱派送的快件量達到4.7%,派件量前50名的城市快件箱格口日均使用率為0.5次/天。快遞服務站25763個。
在難點方面,三用一進問題突出,三用是用人、用車、用地難,一進簡稱進門難,仔細分析是進機關、進社區、進商圈都難。進場費阻礙企業布局設點,安全形勢更為復雜。
趨勢方面,我們認為有六點:第一,末端服務流程創新提速,第二,新型末端服務模式普及,第三,數據成末端競爭焦點,第四,行業集中度繼續提升,第五,從服務向增值演進,第六,末端安全得到加強。
綠色包裝領域,是我們去年所發布的報告,綠色包裝大體上呈現六大類,過去一年當中,我們運單量達到312.8億件,編制袋32億件,塑料袋68億個,包裝箱37億個,膠帶3.3億卷。電子運單已經達到67%,傳統紙質五聯單只有1/3左右。編制袋方面,99%由我們產生,1%是其他產生。塑料袋方面是相反結果,快遞達到46%。封套方面,快遞43%包裝。膠帶方面,快遞企業為了使快件完整,我們用到62%。
市場規模,按照13-15%成本抽樣率,差不多500億市場規模。綠色包裝,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我們很高興看到這三點我們都有比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可循環方面,回收情況快遞協會領導也提了,快遞企業實際上是30%可循環利用率,我們覺得這是好的情況。
在問題方面,我們遇到五個問題,趨勢,我們認為監管的法制化、標準的體系化、生產集約化、應用一體化、研發現代化。
特別感謝大家能夠參加我們的會議,也特別感謝所有業界同仁對于中國快遞業發展以及我們自己的努力,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給后面的發言一點點啟示和參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