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零售大風之下,基于社區場景的新零售成為業界關注焦點,包括阿里、京東、永輝、物美、綠城、彩生活、鮮稻屋、新零獸等電商巨頭、連鎖商超、物業公司、創業公司等諸多參與者齊聚社區新零市場。在這些公司爭搶社區新零售時,還有哪些機會值得挖掘?
在17年初撰寫《社區新零售》這本書時,總結了一些早期公司踩過的坑,當時的社區新零售市場還處于拓荒期,經過近1年市場變遷,社區新零售市場逐漸有了清晰的市場脈絡,相應的一些機會開始顯現,本文提供10個適合普通人嘗試的機會方向。
10大機會方向
代運營:為巨頭服務,承接地方合作,嘗試代運營
阿里打算本財年內開設1萬家天貓小店、京東計劃5年內開100萬家便利店,兩大巨頭對社區市場的野心不言自明。了解這兩家公司的市場策略以及業務定位不難發現,阿里一向喜平臺生態而不喜自營,京東百萬便利店計劃也不是靠自營就可實現的。所以,一旦這兩家公司堅定的執行各自的社區新零售項目,圍繞他們做一些配套工作完全有機會賺錢。
整改或新開的京東便利店和天貓小店都涉及諸多環節,初期的更換店招、店面重裝、物料更新、系統優化、商品采購、運營推廣、活動營銷、倉儲配送、供應鏈、數據服務等。類比可參考天貓和京東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服務,當京東便利店和天貓小店達到一定量級后,夾在巨頭平臺與終端小店之間的代運營工作必然需要由第三方來完成。
盟商:選擇一家新銳明星企業,成為區域合伙人
每一個新風口都會有幾家新銳公司出現,社區新零售市場也不例外,例如近期受到關注較多的鮮稻屋、新零獸等社區新零售公司,錢大媽、生鮮傳奇等線下生鮮連鎖店。新零售大環境下,各零售企業都在重新審視線下零售服務的價值,而線下開店的話,供應鏈將受限于地理空間因素,所以需要做區域式的規劃化發展,已達到區域的規模效應。
傳統電商的市場形態是“鏈條式”的,線上下單后通過快遞完成配送,單條交易線可覆蓋全國;而新零售的市場形態是“板塊式”的,互聯網歲讓線下重新煥發活力,但線下空間問題仍處,必須考慮區域內的規模效應。比較常見的擴張方式是根據區域類型選擇不同的合伙人去做終端執行工作,實際上,很多互聯網項目都有區域的代理商或合伙人。
下一篇:社區店:未來新零售爭奪的核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