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6·18”購物節即將到來,僅截至6月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了400億件,預計今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
這一系列數字刷新了此前我國快遞業的成績單。快遞行業日均業務量近3億,得益于哪些因素?新紀錄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哪些特點?配送“最后一公里”梗阻近些年疏通得怎么樣?
快遞上門、朝發夕至,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數據管理處副處長許良鋒介紹,截至6月1日,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400億件,接近2017年全年水平,日均業務量超過2.66億件,日均服務用戶超過5億人次,行業服務民生作用更加凸顯。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用時僅5個月,比2020年提前約2個月,再次刷新紀錄。易郵驛站 快遞驛站 易郵柜 快遞柜
“高速增長的400億的數據,確實體現了我國快遞市場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和巨大的發展空間,這也得益于現在上游的傳統電商,包括新產生的直播電商不斷創新的模式對包括農村快遞這種高速增長的積極作用,這幾個元素催生了我們整個行業高速增長的態勢。”許良鋒說。
不過在廣大鄉鎮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成為梗阻。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快遞總量達到833億件,其中超過300億件來自農村,占全年快遞總量的36%,農村快遞發展潛力巨大。易郵驛站 快遞驛站 易郵柜 快遞柜
不過,與人口集中的城市相比,農村地區人口居住相對分散,快遞價格低、配送成本高,“送一單賠一單”是不少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云南省新平縣商務局局長劉枝蘭告訴記者,在新平縣,農村快遞站點普遍面臨生存難題。她說:“我們新平是典型的山區縣,從村到縣城最遠的有一百六七十公里,可能我早上從縣城出發,到了最遠的村大概下午三四點了。另外,快遞末端的派件費用相對較低,以前一件一兩塊,現在一件已經不足一塊錢。包裹少、收費低的情況下,誰還愿意把快遞運到村里?”
為了進一步疏通“最后一公里”配送,各地也出臺扶持政策,加強農村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借力”成為突破口。湖北、山西太原等地通過客貨郵合作即“城鄉客運+農村物流+郵政快遞”模式,提速“快遞進村”。云南省積極引導快遞企業采取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駐村設點、交快合作等模式,到2022年全省80%建制村實現“快遞進村”。劉枝蘭說:“快遞進村跟電商進村一并考慮,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進行互補,在取快遞的同時,把我們的產品賣出去,把這個聯動起來,讓我們的站點能夠生存下去。”易郵驛站 快遞驛站 易郵柜 快遞柜
可以想見,隨著各地扶持政策的出臺,“最后一公里”配送堵點正在逐步減少。在許良鋒看來,今年郵政快遞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服務質量、產品體系、運輸能力和末端服務能力也在不斷完善和升級,實現了規模質效的雙提升。國家郵政局預計,2021年全年快遞業務量將超過950億件。許良鋒說:“快遞也反映了我們整個國家的消費和經濟活動保持了良好發展的勢頭。特別是當前這個數字時代下,整個線上的經濟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城鄉之間生產消費的聯動正在加強,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