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郵政局公布了《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了智能快件箱設置要求,要求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為實名收寄以及驗收、拒收快件提供技術條件和技術服務。同時,該規定將于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目前,我國已然成為一個快遞大國,根據國家郵政局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6月份快遞業務量已完成53億件,相當于日本2017年的全年業務量。而為了方便人們接收快遞,中郵智柜、豐巢、菜鳥、京東等基于物聯網的智能快遞柜應運而生。
事實上,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有了極大的改善,購買全國各地的產品,只需在家等待,兩天內即可到達。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法確定每次都在家等待快遞的到來,所以為了更高效的派送貨物,快遞小哥通常會把快遞放到附近的智能快遞柜中,這樣的做法的確方便了消費者與快遞小哥,但同時包裹驗收等問題也失去了保障。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于快遞配送的實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快件箱作為一種可以自助代收快件的全天24小時自助服務設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快遞員和消費者時間節點不對稱的問題,快遞員和消費者都可以更自由地選擇收貨時間,這樣既可以為消費者節省時間,又可以減少快遞員二次甚至多次配送。智能快件箱作為末端投遞服務的創新方式在提升快遞投遞服務效率、降低快遞配送成本、增強消費者用戶體驗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智能快遞柜的使用也出現了一系列的難題。例如,智能快遞柜早已成為快遞員的“甩手箱”,問題包裹常見,快遞丟失也屢屢發生,引發大眾關注。
新政能否解決“懶人送件”
記者從國家郵政局官網獲悉,《辦法》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收件人不同意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的,快遞員及快遞公司應當按照快遞服務合同約定的名址提供投遞服務。在此之前,快遞員不管收件人在不在家,一律將快遞放置智能快遞柜,而這種“先斬后奏”的做法,將在下個月有望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