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新規10月起嚴禁包裹隨意投放智能快遞柜,順豐、菜鳥布局多年,拉“盟友”角力
7月24日,快遞員正將包裹放進潤都大廈快遞柜。 新京報見習記者 程子姣 實習生 張卓 攝
快遞配送“最后一公里”問題,再度成為輿論焦點。
根據國家郵政局官網近日消息,《智能快遞柜寄遞服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10月1日起施行。隨之,未經收件人同意,快遞員將不得隨意把包裹放進智能快遞柜。不過,新京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小區發現,不少智能快遞柜淪為“甩手箱”,快遞員對其早已有所依賴。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吧。”負責配送廣渠家園小區的快遞員王明(化名)告訴記者,已經通過新聞了解到這一消息,日后可能無法隨意投遞,但目前還是放快遞柜。采訪中,大多快遞員表示:“沒有快遞柜就送不完了”。
實際上,一向被看做是行業雞肋的智能快遞柜市場早已燃起戰火。新京報記者梳理看到,2012年至2015年間,快遞行業巨頭不斷加碼智能快遞柜市場,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針對目前的快遞柜市場格局,物流行業專家趙小敏分析稱,就單一的快遞柜市場來說,菜鳥增長速度最快,從市場規模來說,豐巢最大,這是初步的割據格局。
走訪
申通韻達等快遞員送件“甩手”快遞柜
7月22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了位于豐臺的潤都大廈,中國郵政、德邦、京東的快遞員均向記者表示會將快件放進快遞柜。不過,一位德邦快遞員稱,如果客戶要求放置快遞柜自己才會直接放,地址填寫準確都會送到家。
“我一天來兩次,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中國郵政快遞員小江(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他負責配送潤都大廈,有些人覺得快遞柜方便,有些人則多一步都不想走。“有的還要求你送到他辦公桌上,不然就投訴你。”在了解了即將實施的快遞新規后,小江坦言,(希望)客戶在配送信息上明確填寫送到家,不然挨個打電話時間根本不夠。
對于新京報記者問及沒有智能快遞柜時如何配送大量快件,小江直言:“硬送唄,送不出去就拿回去當問題件,每天來來回回跑好幾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