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武漢市出臺快遞物流業黨建“156”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建立屬地為主、條塊結合、各方聯動工作機制,在全市新建600個“江城蜂巢”,開發“江城小蜜蜂”線上平臺,推動快遞網點、快遞從業人員等融入城市基層黨建格局。快遞行業既關乎著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又體現著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高低,也與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息息相關,武漢市創新快遞行業管理、服務、黨建的做法,為快遞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能,提供了寶貴經驗。快遞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快遞行業發展需要傳遞社會溫暖。將黨群服務中心變身成為溫馨便利的“江城豐巢”,為快遞員提供休息、充電、應急的場所,讓他們感受到了尊重、關心、認可。20余家醫院為快遞員開通急診綠色通道,各部門齊頭并進,在社保、咨詢、停車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快遞員融入到了社會大家庭。快遞員有了歸屬感,“犇”勁更足,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連接起更多的生產者、消費者,快遞業也就成為了促進消費、暢通經濟循環的“重要鏈條”,保障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強力引擎”。
快遞行業發展需要保障快遞員合法權益。風里來雨里去,越是節假日越忙碌,快遞員每日奔走在大街小巷中,用“自己多跑路,讓客戶少出門”的樸素想法,為千城百業、千家萬戶及時送上所需物品,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快遞員保障了市場活力,但許多快遞員的合法權益還在“慢車道”上,如果不能保障好快遞員的合法權益,快遞行業就會出現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問題。只有相關政府部門、物流企業和社會各界多方聯動,有效協作,從薪資待遇、社保權益、工作時長、社會認同等多方面進行保障,才能讓快遞員群體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快遞員心安,快遞業安心。
快遞行業發展助推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快遞員運動性強的工作屬性使得他們對所處片區的基本狀況十分熟悉,因此快遞員參與社會治理具有獨特優勢。武漢市開發“江城小蜜蜂”小程序,打造“隨手拍”“用心做”“蜂巢”三大模塊,發展快遞員成為基層治理的流動網格員、平安巡查員、文明宣傳員,既進一步打通了基層治理“最后一公里”,為社會治理注入了新活力,又發揮了快遞員的社會價值,增強了快遞員的社會責任感、榮譽感和融入感,讓快遞員成為了社會治理的“主人翁”。快遞員作為“最盼望來電話的人”,日常工作忙碌而辛苦,參與社會治理必然耗費其時間精力。因此,也應建立合理的激勵獎勵制度,讓快遞員勞有所得,更加持久有力地發揮能量。快遞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小”快遞推動“大”經濟,“小”快遞服務“大”民生,快遞行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而快遞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始終是快遞員,只有始終懷著“以人為本”的理念去不斷完善行業機制,規范行業秩序,增強行業認同,才能進一步夯實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讓物品流通和社會治理更加優質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