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網購的年貨紛至沓來,然而今年很多消費者在收取快遞時發現,包裹上總是貼著印有“掃碼領100元現金紅包”“隨機獎勵2箱牛奶”“掃碼抽:1個保溫杯”等內容的二維碼,看上去頗為誘人,這究竟是春節福利還是營銷噱頭?記者帶你揭開背后的秘密。
明著抽紅包 背后“套”腰包
距離春節還有不足兩周,家住山西省太原市的王女士來到小區內的菜鳥驛站領取快遞。與之前不同的是,她注意到自己的快遞外包裝上總是貼著印有“5.67元紅包掃碼抽取”“隨機獎勵2瓶白酒”“掃碼抽取3瓶洗衣液”等內容的二維碼??爝f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這難道是春節福利?王女士懷著試一試的心態掃開了這些二維碼,進去后發現大多是“幸運轉盤”“砸金蛋”“刮刮獎”等抽獎環節,而無論自己嘗試多少次,從來沒有抽中二維碼上承諾的獎品,抽到的不是電話卡就是一些來路不明的低價商品。
“信任快遞公司才掃碼,沒想到這不就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套路嘛!”王女士向記者吐槽道。
記者隨后掃了快遞包裹上一個印有“隨機獎勵2箱牛奶”的二維碼,微信頁面同樣跳轉至“幸運轉盤”的抽獎環節,頁面正上方醒目處寫著“貼冬膘 送大米”,并備注“每日限量2000袋”。而經過記者的多次嘗試,抽中的“獎品”均是聯通大王卡,且需要填寫姓名、聯系方式、身份證號等信息才能領取,并在下滑頁面的底部才看到月費29元,與在其他渠道辦理大王卡價格相同。
記者點開該抽獎頁面角落處的“規則”看到,這種“幸運轉盤”獎品設置有“2袋大米”“1箱牛奶”“5元紅包”“隨機紅包”“幸運福袋”5項。只有在更為隱蔽的下拉式菜單“更多概率說明”中才能看到,牛奶只有1箱,中獎概率為0.001%,2袋大米也只有2份,中獎概率0.002%。
在連續掃了幾個不同快遞公司包裹上的二維碼后記者發現,雖然每次彈出的界面各不相同,但都是打著“抽獎”的名義,誘導消費者辦理電話卡、購買商品。名為抽獎,實為廣告營銷,“套路”消費者腰包,并有套取個人信息之嫌。有的甚至直接在二維碼上標著“掃碼領100元現金紅包”,打開后則跳轉至某App下載。
有人貼碼無人認 誰盯上了快遞包裹?
究竟是誰在快遞包裹上張貼“小廣告”?記者走訪太原市的幾家菜鳥驛站,對方均表示二維碼來自打印機系統自帶的模板,網點控制不了。一些工作人員還告訴記者不必理睬此類福利,“沒聽說有人掃出禮品”。記者隨后致電幾家快遞公司的地方分公司客服,對方表示地方公司對此并不知情,需向總部有關部門核實后回復。記者在發稿前仍未收到相關回應。
記者又咨詢了多家京東、淘寶店鋪客服,同樣得到“面單在打印之初便貼上了廣告二維碼”的回答。當記者帶著以上問題聯系到一家快遞公司的總部時,對方否認是自己所為,并表示此類二維碼是電商平臺發貨打印系統中自帶的。而當記者以尋求廣告合作的名義致電菜鳥合作伙伴服務熱線時,對方則明確表示公司沒有投放廣告相關業務。
采訪中一位從業人員告訴記者,此類廣告投放一般由快遞公司或菜鳥驛站和廣告公司合作完成,這類廣告公司在網上比比皆是。記者于是以“快遞廣告”為關鍵字進行搜索,果然發現幾家排在前列的廣告公司均明確標明“快遞單打印面單廣告”。
一家位于杭州的廣告公司表示,在快遞面單上貼二維碼廣告確實屬于自身業務范圍,并透露與菜鳥總部每天有七八千萬單的合作量,“但一般不與單個小區或片區合作,主要是量級太小,產生投訴后也不好處理”。
記者又致電一家位于深圳的廣告公司,對方表示可以向所有快遞公司的源頭大倉投放廣告,也可以向指定區域定點投放,但需要先充值1萬元。
對于消費者廣為吐槽的抽獎形式,該公司工作人員表示“掃碼領紅包給幾毛錢就可以,主要是提高關注率”,也不會審核具體獎品內容;當記者提出是否能夠以針對性投放廣告為目的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對方表示沒有問題,并可以幫忙創建公眾號以實現引流,以便日后逐一添加廣告受眾。
專家:亟待完善立法 加強監督管理
對于未經消費者同意強制在包裹上張貼二維碼廣告的行為,不少人認為自身權益受到侵犯。“快遞是我的私人物品,怎么可以在上面隨意張貼廣告?”王女士說。
太原理工大學法學系主任張振宇表示,如果購物成功,快遞及其包裹的所有權歸消費者,快遞公司并不具備所有權,未經授權而亂貼廣告的行為侵犯了該包裹所有人對包裹外包裝的收益權。但他也解釋道,對于快遞公司等是否能夠在包裹上貼廣告,我國尚未出臺具體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目前只有在快遞封裝用品的國家標準中可以查到“包裝袋任何部位不得印有經營性質的廣告”。
一些受訪法律人士還認為,此類二維碼廣告涉嫌隨意收集個人信息,若將所獲信息不分類型、不加區分地用于互聯網商業行為,可能會造成個人信息泄露,甚至會導致電信詐騙等案件??爝f驛站 易郵驛站 快遞柜 易郵柜
盡管一些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此類二維碼廣告的掃碼率僅約0.3%,但全國郵政管理工作會議日前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085億件。在如此大的基數下,點擊此類廣告的總人數依然不可忽視。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表示,在尚無有關部門注意到此類現象的情況下,可能會滋生一些不法分子竊取個人信息的行為,造成居民信息泄露。因此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有關法律,明確快遞外包裝是否可以張貼廣告以及其他具體要求,并及時補齊監管漏洞。
此外,張振宇還表示,通過誘導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掃碼抽獎,并把極低的中獎率隱藏在大眾很少打開的下拉式菜單中,導致幾乎無法抽中包裝上承諾的獎品,這已經涉嫌發布虛假廣告,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張振宇補充道,為有效遏制這種現象,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進一步發揮作用,全面、及時、長期地執行監督管理職責,規范快遞市場,切實解決“二維碼廣告虛假抽獎”問題,保護消費者正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