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222.png =11111222.png](/Uploads/Image/20200804/6373215721741320647165862.png)
7月30日,國家郵政局發布關于2020上半年郵政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的通報——
上半年,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郵政行業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中央領導同志指示精神,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充分發揮了郵政快遞業在“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方面的先行作用,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一季度,郵政行業運行受到較大影響,但隨著行業加速復工復產,疫情影響逐步降低,行業運行加快恢復。二季度,行業業務總量和快遞業務量增速超過30%,行業業務收入和快遞業務收入增速超過20%,實現了逆勢增長,行業運行重回高位,發展效果好于預期。
一、上半年行業運行情況
(一)抗疫成績亮眼
上半年,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國家郵政局啟動II級應急響應,成立郵政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制定下發37個通知文件,確保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第一時間在行業落地見效。各地郵政管理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國家郵政局黨組決策部署,成立疫情防控領導機構,最短時間將政策措施傳達到基層一線。組織中國郵政和12家主要快遞企業開通國內和國際兩條防疫物資運輸寄遞“綠色通道”,全力保障防疫物資和人民群眾日常基本生活物資的運輸和快遞需求。截至6月10日,全行業共承運、寄遞疫情防控物資累計48.98萬次,包裹3.98億件,發運車輛8.75萬輛次,貨運航班779架次。對湖北地區急需醫療防疫物資優先收寄、優先運輸和優先投遞,郵政快遞企業向湖北發運車輛8萬輛次,貨運航班481架次,承運、寄遞防疫物資累計31.2萬噸,包裹5674萬件。
復工達產疾速。聚焦“早、狠、準”推動郵政業復工復產。2月7日,全面啟動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工作,2月15日復工率達68.6%,3月26日,全國除湖北外主要寄遞企業從業人員返崗率超過98.6%,主要寄遞企業市級以上分撥中心復工率100%,營業網點復工率99.7%,率先實現復工達產,生產能力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攻堅克難開啟湖北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3月11日啟動湖北郵政快遞業復工復產工作,4月底湖北除武漢市外,返崗率100%,營業網點復工率100%,基本全面恢復運營。
全力保障民生。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郵政業創新服務模式,加大智能設備的投入使用,推廣無接觸投遞方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定點收寄、定點投遞、智能箱投遞、無人機投遞、無人車投遞、預約投遞等無接觸投遞模式,以“固定區域、固定人員”模式重組投遞隊伍,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接觸,有力保障了疫情期間寄遞通道順暢,人民群眾的寄遞需求得到快速響應和安全滿足。統籌資源及時向同城業務傾斜,積極探索即時遞送、倉配一體和“商超+快遞”等新業務模式,重點做好米面肉菜蛋和口罩、消殺用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配送。全國郵政快遞企業共運送生活物資143.9億件,極大支撐了防疫防控大局。
獲得高度肯定。疫情期間,全行業夜以繼日、全力奮戰在服務疫情防控和保障社會運轉的第一線,涌現出一大批以順豐汪勇、蘇寧潘虎、京東武漢亞一城配青年車隊和中郵航空機隊為代表的抗擊疫情先進典型和模范事跡,踐行了郵政快遞人創造美好守護美好的責任擔當。黨和國家領導人稱贊快遞小哥是疫情中的逆行者,譽為疫情期間平凡英雄,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快遞、抗疫物資生產運輸人員不辭勞苦,億萬普通勞動者默默奉獻”,對行業作用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修復反彈迅速
行業恢復迅速。一季度,行業業務總量和收入同比分別增長0.8%和7.5%,快遞業務量和收入分別增長3.2%和-0.6%,均為郵政體制改革以來最低。二季度,隨著復工復產復市持續推進,行業重回高速增長軌道,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和收入分別達5289.4億元和2836億元,同比增長34.8%和20.4%,其中,快遞業務量和收入分別完成213.5億件和2289.8億元,同比增長36.7%和23.5%,增速比一季度分別高33.6個和24.1個百分點。增速呈現逐月提升態勢,月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5月和6月增速均超過35%,修復反彈超預期。
上半年,全行業業務收入和業務總量累計完成5028.2億元和876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和22.4%。全國快遞業務收入完成3823.8億元,同比增長12.6%。快遞業務量規模達338.8億件,同比增長22.1%。增量可觀,累計凈增量達到61.2億件,高于上年同期,平均每月新增10億件以上,5月起單月增量超過20億件,再創歷史新高。快遞市場高位運行,5月和6月業務量規模超過2019年峰值,4月起日均快件處理量超過2億件,618期間日均處理量達2.6億件。
(三)結構變化顯著
1.量收結構的剪刀差擴大
上半年,快遞業務量、收增速差為9.5個百分點,量的增速是收入增速的近2倍。從3月起,量收增速差距逐步拉大,從3月的10.7個百分點擴大至5月的16.2個百分點。上半年,快遞均價為11.3元,繼續下降,其中,同城快遞均價6.5元,同比下降7.2%,異地快遞均價7.1元,同比下降12.1%,國際港澳臺快遞均價60.4元,受國際運輸成本上漲,同比上漲12.6%。
2.業務結構繼續分化
普遍服務中寄遞服務業務平穩增長。上半年,寄遞服務業務量127.4億件,同比增長6.7%。普遍服務傳統業務需求全面萎縮,上半年,函件和匯兌業務量分別為7.7億件和495.4萬筆,同比分別下降33%和46.1%;訂銷報紙和包裹分別完成83億份和1008.6萬件,同比下降0.9%和6.9%。快遞包裹帶動了郵政寄遞業務量整體上升。
異地快遞業務占比持續提升。單點發全國模式進一步強化,上半年,異地業務量完成275億件,同比增長24.7%,比行業增速高2.6個百分點,占比達81.2%,同比提升1.8個百分點。同城快遞業務量完成56.2億件,同比增長10.6%。部分重點城市同城業務持續負增長。
國際快遞業務快速增長。上半年,國際快遞業務量、收分別完成7.6億件和46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9%和36.1%。跨境寄遞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和上海,合計占比超過80%,其中廣東跨境快遞增長34.4%。上半年,在出口主要國家方面,對美國和日本增幅較大。國際郵(快)件進口中,亞洲進口量正增長21.9%,日本和韓國是主要動力。
3.區域城鄉結構更為平衡
三大區域占比下降。我國快遞業務量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合計占全國的七成左右。2015-2019年,三大區占比逐年下降,累計降低3.6個百分點。其中長三角和京津冀占比分別下降6個和1.8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長三角占比下降0.9個百分點,京津冀和珠三角都有不同程度提升。
中西部攬收派送比改善。收投比超過1的五個省依次是浙江、廣東、上海、福建和江蘇,均是我國快遞業務的“攬收大省”,其中浙江已經上升到2.6,居全國首位水平。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遷入、分倉前置的效果顯現,收投差距正在縮小。收投比的變化是各地生產和消費關系變化的很好體現。金華(義烏)等區域內增長極攬收量增速顯著高于投遞量,攬收比仍在高位抬升。
快遞業務省際間量差加大,增速拉平。上半年,廣東、浙江兩省規模領先,兩省合計完成快遞業務量162.8億件,同比增長24.2%,比全國增速快2.1個百分點,合計占全國的比重接近一半,對全國增長的貢獻率達51.8%,即全國每增加2件快遞至少有1件來自這兩省。江蘇、山東等9個省份業務量超過10億件,25個省份規模超過1億件,省際間差距繼續拉大。從增速來看,海南以52.5%增速領跑,11省份增速超過30%,18個省份增速高于全國水平,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區。
前列城市間增長出現分化。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前15的城市完成快遞業務量188.8億件,同比增長20.3%,低于全國增速。增速出現分化,汕頭、揭陽和金華增速居前,同比增長超過50%,上海、杭州、廣州、成都和溫州增速在10%以下,部分城市出現負增長。城市排名出現變動,金華超過廣州成為第一,汕頭上升7位,揭陽、鄭州分別上升2位,泉州上升1位,南京與武漢則跌出前15之列。
下沉市場成為增長的核心動力。非省會城市業務量占比持續上升,從2013年的47.8%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62.9%,提升15.1個百分點。隨著快遞網絡不斷向三四線城市與農村市場拓展,下沉市場的快遞服務更加便捷高效,普惠化程度不斷提升,網購體驗明顯增強。另外,疫情期間,傳統農產品進城渠道大面積受阻,快遞業成為農產品上行主要通道。5、6月份,隨著我國生鮮果品集中上市,快遞企業不斷完善升級生鮮配送方案,通過全程冷鏈、多方式聯運、區塊鏈溯源、包裝創新等方式,不斷提升牛羊肉、冷水魚、楊梅、櫻桃、荔枝等特色農產品服務能力,農產品快遞業務量增長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