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的“618”,筆者跟隨投遞人員派送快件。在一個小區,由于小區物管要將用地做他用,快遞柜不得不拆走。各家快遞公司只好通過擺攤、夜間投遞等方式來解決,派送效率受到極大影響,而習慣使用快遞柜的小區居民也大呼不方便。
在筆者看來,這雖然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但也反映出智能快遞柜如何合理設置、更好地服務群眾的關鍵問題。
智能快遞柜是符合當前中國國情的產品,是目前國內解決快遞“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較為經濟有效的方式,也是中國式社區管理最為認可的服務模式,可以說,它有著很強的公益性,已成為快遞行業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但據筆者不完全了解,國內智能快遞柜的布放在50萬~60萬組,其數量遠遠不能滿足群眾的需求,也難以跟上快速城市化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