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雙11”的第11年,經過10年的教育與演變,“雙11”早已超越了“光棍節”意味,成為購物狂歡。
在每年買買買和等快遞的日子里,發現了嗎,在雙11下單的快遞不再需要苦苦等待?一周甚至一個月才能送達的雙11包裹已成為歷史,“爆倉”形容的往往是“賣得太好”而不再是“快遞積壓”。
速度與效率的背后,發生了哪些改變?
短期臨租
今年雙11的起點,比10月20日李佳琦的那場熬夜直播更早,也許是從京東物流、阿里菜鳥和順豐等企業尋找短期臨租倉庫開始的。
大約29萬平方米,專門應對雙11需求,是物流產業龍頭企業普洛斯截至9月底的新簽租賃協議面積,這能直觀說明企業為雙11做的準備。
普洛斯在中國43個區域布局了近400處物流園及產業園,大概從8月起,其電商及快遞快運等行業客戶就開始發來大量需求,增加倉儲面積,以滿足雙11激增的物流配送需求,普洛斯資產中國區聯席總裁莫志明告訴經濟觀察報。
和普洛斯一樣,北京順義區一家貨運物流園區在2019年也接到了這類臨租需求,“(臨租)是因為爆倉了,很簡單,擴倉的原因就是爆倉”,該園區負責人表示。
2019年底,這家物流園有近10萬平方米新建倉庫入市,正趕上雙11、雙12和春節促銷季。去化的方式,是找到需求最大的電商相關企業。
園區找到了電商行業的龍頭之一,這家電商主要提供外包倉物流服務和解決“最后一公里”落地配分揀配送的企業。
該電商考察后,確定新倉庫的硬件設施和園區配套、交通路網能滿足其運營需求后,上述園區負責人心里的石頭落地了,“不擔心了,因為北京市場能滿足客戶需求的可選擇高標倉不多”。
這位負責人的信心,一方面來自自家新倉庫的區位優勢,一方面也由于雙11短期臨租的特點。“在北京做城區配送,北邊比較好,順義是最近的,南邊一方面是堵,另一方面配送成本也高,同時,雙11的短期臨時物流需要配合企業原有主倉庫和外掛倉庫,而距離新倉庫直線距離2公里外,就是這家客戶原有的10萬多平方米倉庫。”這位負責人解釋。
半個月內,這家電商簽下了為期2個月,約3萬平方米的臨租面積。
密網
物流越來越快的背后,除了應急性的短期臨租調節,根本原因在于各企業物流網絡的日漸完整。
菜鳥對此有專門的評估部門,分為“地網”和“天網”,配送倉庫叫地網,天網是類似天貓超市的線上訂單,一位物流行業從業者透露,天網會把數據盤算后做計劃,預計今年可能的銷售額,落實到每層每項大概有多少,計算出面積和周轉率。
在這樣的能力下,早年間一個城市配備一兩個大倉的情況升級,一個城市的不同區域布局了更多數量的小倉庫,針對區域消費特點進行倉儲和物流。
“北京現在就有6、7個倉,那可不就比之前2個倉要送得快嗎?”前述從業者解釋。
菜鳥告訴經濟觀察報,其數字化已經連接了快遞物流合作伙伴的300萬物流人、20多萬輛車和20多萬站點,其中快遞轉運中心近100%已實現自動化。
對京東物流來說,今年是其“半日達”服務推出的第10年,他們表示,要把超過10億級的商品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倉庫。
為此,在全國布局750多個倉庫、1800萬平方米倉儲總面積的基礎上,京東物流繼續擴容其亞洲電商最大規模智能倉群,總數增加到30座,在“618”大促的28座亞洲一號基礎上,又增加了長春亞洲一號和呼和浩特亞洲一號,是為了提升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等地的訂單處理能力與配送時效。
10月28日,京東物流升級啟用鄭州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園區,該園區集物資集散、倉儲加工、運營結算、多式聯運、城市配送、信息處理、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是京東物流在中原地區最大的物流樞紐中心,京東物流倉儲網絡規劃組負責人張莉介紹。
短期臨租并不是今年的新現象,前幾年都有,世邦魏理仕華北區產業地產部主管李虹告訴經濟觀察報,短期臨租并不會大幅度影響物流市場的空置率和租金變化,主要還是靠行業需求帶動,“疫情之下,在所有的商業地產板塊中,物流是恢復速度最快的。”
企業們不是等雙11來了才短租或擴大倉儲,他們在平時搭建日常配送網絡時,就在考慮季節變化,仲量聯行中國區工業地產部供應鏈與物流地產總監黃暉指出,企業這么多年其實都在做網絡優化,包括在什么地方設置倉庫,倉庫分什么層級,用什么方式來組建擴展整個客戶群的一張網。
預售即預判
在消費者正式下單前,貨物其實已經出發了,一位京東的倉儲物流從業者表示。
一方面,預售、定金等銷售玩法能幫助企業提前確定消費者將要買什么,在定金支付的那一刻,快遞已經上路。另一方面,十年來的雙11數據越來越準確地形成算法,不同城市和區域的購物偏好被仔細分析,貨品的調配越來越早,也就能讓快遞越來越快。
菜鳥供應鏈推出了“預售極速達”,首次在雙11期間將部分預售商品提前配送到社區,消費者一旦支付尾款可立即收貨。菜鳥表示,依托遍布全國的智能供應鏈網絡,“天貓官方供應鏈”菜鳥供應鏈提前做出商品庫存和物流規劃,這能降低商家備貨比,幫助商家用更少庫存,做更大銷售。
京東也在嘗試預售前置等配送模式的創新。張莉說,今年雙11在京東“618”第一單8分鐘送達的基礎上,京東物流通過預售前置模式,在消費者支付定金瞬間即開始倉儲生產,預售商品將會前置到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快遞站點,待消費者支付尾款后,快遞小哥可進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確保數分鐘內完成收貨。在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近200個城市的消費者,在購買美妝、小家電、3C等預售商品時,都將有機會體驗到分鐘級的收貨體驗。
她解釋,為了確保消費者盡早收到商品,京東并沒有在消費者身邊建立更大的倉庫并盡可能容納更多的SKU,而是采取兩級庫存部署的邏輯。
一方面,在全國七大區域設立了涵蓋全品類的區域物流中心,另一方面,通過海量消費數據等大數據分析技術去預測市場需求,將商品提前布置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前置倉,讓消費者下單后可以及時交付。
也就是說,你在買王老吉之前,京東可能已經根據天氣等情況,預測到對應區域的需求,將王老吉配送到了附近的物流中心或者配送點。“其實物流是個特別復雜的行業,無數的步驟都可以升級,哪怕只省5秒,加起來都能讓快遞更快”,多位物流從業者都有這樣的共識。舉個例子,有些園區原來的停車方式,需要手動輸入車牌號,現在升級為電子系統,車牌提前錄入,這就能節省排隊的時間。
自動分揀和數字化管理等系統,和電子停車同理,每個環節都變得更快。
普洛斯針對全國范圍內75%的物流園區進行了智慧升級,如智能道閘、可視化月臺。
京東物流也在北京亞一推出了新型機器人,負責自動化的料箱揀選,同時在出庫環節推升了自動Rebin2.0系統,可以高效完成復核打包;作為其全國超級分揀中心的武漢亞一則增加了空中連廊,串聯起倉庫與分揀兩個板塊,提升了分揀效率;亞洲首個全流程智能柔性生產物流園——京東物流北斗新倉也推出了自動揀貨機器人,讓分揀配送效率更高。
“現在的雙11,大家關注的早已不僅是快不快了。”一位從業者感慨,大家關注的是能不能在特定時間準時送達,比如,11月12日下午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