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用戶正在使用智能快遞柜取包裹。
最近,中國不少地方的街頭都出現了一種外形類似于超市寄存柜一樣的“智能快遞柜”,為用戶隨時收件,提供24小時自助取件服務。業內人士指出,智能快遞柜本質上是一種共享經濟模式,提升了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派送效率,讓物流更加親民。不過,智能快遞柜在選址、收費、管理、盈利模式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自助存取方便快捷
在網上購物的過程中,很多消費者都經歷過“快遞員已到而自己卻不在家”的尷尬,而重新約定時間往往費時費力,既影響了快遞員的行程,又使自身消費體驗打了折扣。
對此,智能快遞柜的增多可能是個好消息。記者在北京市某小區附近的一家郵局門口注意到,在過道旁的幾平方米空地上,一個新安裝的鐵質“組合柜”十分顯眼。與超市寄存柜不同的是,這個柜子設有大小不同的儲物隔間,可以寄存不同規格的包裹。柜子的中間有一個智能顯示終端,客戶可以通過掃二維碼或輸入快遞訂單密碼,來解鎖相應的隔間,取走自己的包裹。
郵局人士表示,一件快遞從打電話到等客戶來拿或送上門通常需要5分鐘,而如果直接放進快遞柜則只需1分鐘。更為重要的是,智能快遞柜可以提供24小時自助服務,從而避免客戶不在家時的二次投遞。
如今,各大快遞柜服務商也正努力將快遞柜的功能從收件拓展至寄件。據了解,在寄件時,寄件人可在智能快遞柜終端系統或手機上填寫寄件人、收件人、派送地址等詳細信息,并選擇快遞公司、物品類型、物品數量等參數,用戶付費后,即可使用特定的隔間存放準備寄送的物品。
中國市場前景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