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爆發成為物流倉儲自動化的機遇
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尤其是網絡購物快速興起,2016年我國網絡購物市場規模達到5萬億元,占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比例已超過15%,激增的市場需求使得快遞業爆發式增長,2016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312.8億件,日均處理量達到8571萬件,最高日處理量超過2.5億件,其中60%的業務量來自電商。
一般來說,一個快遞需要經歷大型物流中心、區域配送中心和城市分撥中心三個節點的分揀,按照2017年423億件快遞來計算,對分揀設備的需求為1269億次/年,按照一年365天計算,則分揀設備需求為3.48億次/日,再按5萬件/日分揀效率的系統價格取平均800萬計算,那么理論市場空間為556億元,且市場空間仍在隨著快遞包裹量快速增長而增長。
圖表1:2012-2017年我國快遞分揀平均日處理量及預測(單位:億件)
在國內電商交易額飛速增長的同時,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投入嚴重滯后已經越來越成為制約行業的掣肘,導致發貨速度慢、物流運輸慢,大大降低用戶體驗,對電商品牌造成巨大損傷。根據調查,影響消費者網購選擇最大的兩個因素是質量和物流,其中約49.2%的消費者提及發貨速度慢影響網購滿意度。另一項調研結果表明,約55%的網購消費者希望下單當天能收貨,希望兩天內收貨的占到95%之多,尤其在3C、化妝品等沖動型消費領域,發貨速度對消費選擇的影響更大。承諾“閃電發貨”、“上午下單下午送達”已經成為京東、易迅等近年迅速崛起的電商最重要的競爭手段之一。
這為物流倉儲自動化市場帶來了歷史性機遇,其根本原因在于物流倉儲自動化是突破物流瓶頸的高效解決方案,通過自動化分揀和倉儲系統達到最大程度地為訂單執行提速,從而縮短發貨時間、優化用戶體驗,構筑電商差異化競爭的重要因素。
主流電商加大物流倉儲自動化投資
因此,自動化倉儲系統已成為知名電商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在國外很多大電商如亞馬遜、OTTO等,不斷地進行升級設備系統,提高自動化在倉儲中的應用,以提高運作效率。
例如,亞馬遜收購了倉儲機器人(300024)公司Kivasystems,在全美物流中心里大規模使用機器人,據測算每年能夠節約10億美元成本。目前,亞馬遜普通訂單的平均交付成本約為3.5美元-3.75美元,而使用倉儲機器人系統能再降20%-40%。因此亞馬遜通過不斷升級倉儲物流系統,使倉儲物流費用率從2000年的最高點15%下降到9.4%,目前穩定在8%-9%之間。
在國內市場,主要電商也掀起了自動化物流倉儲的投資高潮,比如電商老大——阿里巴巴投資200-300億元在全國建設一個立體式的智能物流網絡體系“菜鳥網”,能夠支撐日均300億元的網絡交易額。
電商物流倉儲自動化方面的老大——京東計劃3-5年內,在全國主要區域投建5-10個類似“亞洲一號”的大型倉儲配送中心;還和西門子合作,開發雙插臂、雙向、最高速的托盤自動化管理系統,實現中型體積的電子電器類貨品將全部實現無人揀選,每件都存在一個格子里,自動進出。
一號店則于2013年底在廣東投資建設洪梅物流倉儲中心,洪梅倉庫建成將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自動化的B2C電商倉庫,將直接輻射深圳、珠海、中山、江門等廣東重點城市,顧客收到貨的時間縮短10%以上。
此外,蘇寧、唯品會、當當網、易迅網等電商平臺,也均開始了自動化倉儲配送的建設步伐。
圖表2:主流電商加大物流倉儲自動化投資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電商物流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